
《关于促进和规范“人工智能+医疗卫生”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国卫办规划发〔2025〕30号)的出台,如同一份清晰的导航图,正式将医疗卫生行业的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推入了国家战略的主航道。这不再是一场可选的技术试验,而是一场关乎未来核心竞争力与生存模式的系统性变革。对于医疗机构而言,读懂政策、前瞻布局、系统升级,是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关键。
2025/11/04
随着国家卫健委《关于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的通知》的正式发布,一幅覆盖全国、系统联动的医养结合蓝图正徐徐展开。这份明确时间表与路线图的文件,不仅回应了社会对“老有所养、病有所医”的深切期盼,更为广大医疗机构——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——指明了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。面对这一重大政策机遇,医疗机构能否主动作为、精准布局,将直接决定其在未来医疗健康格局中的位置。
2025/10/31
一份牵动全国近百万家基层医疗机构的重磅文件正式落地,中医药将在慢性病防治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窗口期。 六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强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指导意见》,不仅首次将中医药服务全面纳入慢性病防控主线,更预示着基层医疗资源将迎来一轮结构性调整。
2025/10/30
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,将“加快建设健康中国,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”置于关键位置。这份纲领性文件,不仅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描绘了蓝图,更为数量庞大、扎根基层的诊所指明了在时代洪流中转型、发展与崛起的战略机遇。诊所不再是医疗体系的补充,而是实现“连续性”服务、落实“预防为主”、应对人口新常态的核心前沿。
2025/10/28
在基层医疗市场深耕的全科诊所,常常会面临这样一个发展拐点:现有的内科、外科等基础服务已无法完全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、多层次健康需求。适时地增设新的科室,成为诊所突破瓶颈、提升竞争力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。然而,“增科”绝非简单的“多挂一块牌子”,它是一项关乎诊所命运的复杂战略工程。今天,咱们一起来详细聊聊全科诊所如何增设科室,以及需要注意哪些要点。
2025/10/21
长期以来,待遇、编制、养老如同三座大山,压在广大基层医生,尤其是乡村医生的心头,制约着基层医疗队伍的发展和稳定。然而,变革正在发生。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积极实践,一系列旨在破解这些核心难题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,为基层医疗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与希望。四川省广元市的实践,便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。
2025/10/20
一夜之间,传统“治疗组合套餐”收费模式行不通了,众多中医诊所站在了转型的十字路口。 最近,吉林、天津、河北、湖南、福建、江西、云南等多个省份陆续发布了关于规范中医骨伤类、中医特殊疗法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,很多地方要从今年10月、11月开始全面执行新政策。
2025/10/17
国家卫健委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声,明确支持诊所开展检验业务,这份政策红利将如何重塑基层医疗格局,诊所又该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? 过去,患者到诊所看病却要跑去大医院做检查;诊所因设备有限,难以开展精准诊疗;常见病、多发病患者不得不涌向本已拥挤的大医院... 但最近,国家开始针对这些痛点寻找解决方案。2025年7月,国家卫健委在回复中提出“大力支持数字化远程医学检验服务”。紧接着9月30日,国家卫健委再次明确表态“支持诊所开展检验业务”,并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。这两次密集表态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:诊所检验业务的政策壁垒正在系统性破除。
2025/10/16
近日,国家医保局的一纸《公告》与重庆石柱县纪委监委的一则通报,将医疗领域一个长期存在的“潜规则”——执业资格证“挂证”现象,再次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。当社会办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当基层诊所成为医疗服务网络不可或缺的节点,这场针对“影子药师”、“影子医师”的全国性核查风暴,无疑为整个行业,尤其是数量庞大的诊所,敲响了一记警钟。
2025/10/14
医疗医保领域一项重要改革破冰,中医药服务支付方式迎来重大变革。 10月9日,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与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决定遴选15个左右省份或地级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。
2025/10/11
一纸批复悄然落地,众多诊所长期面临的检验检测限制终于迎来松绑,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迎来重要变革节点。
2025/10/10
五花八门的医疗机构名称不仅让人困惑,还可能误导患者。国家新规为医疗机构命名划出清晰红线,一场医疗“正名”运动正在全国展开。 今年8月,河北一家医院设立的“浑身不得劲”门诊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。这个听起来更像网络流行语而非医疗专业的门诊名称,在亮相不足五天后就被当地卫生部门叫停。
2025/10/09